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滋养肝肾

猜你喜欢

  • 寸白虫病

    九虫病之一。又名白虫病、脾虫病。多因食未熟猪、牛、鱼肉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·寸白虫候》:“寸白者,九虫内之一虫也。长一寸,而色白,形小褊。因府藏虚弱而能发动。或云:饮白酒,以桑枝贯牛肉炙食,并生栗所成;

  • 金篦

    治疗白内障最早的手术器械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二十一治疗脑流青盲眼(圆翳内障)方法中指出,“宜金篦决,一针之后,豁若开云而见日”。即金针。详该条。

  • 神应丹

    《卫生宝鉴》卷九方。朱砂适量。为细末,猪心血和匀,蒸饼裹剂蒸熟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一丸,食后、临卧人参煎汤送下。治痫症。

  • 图注八十一难经定本

    书名。2卷。明·童养学注。刊于十七世纪中期(崇祯年间)。本书上卷为诊法部分,又名《新刻增补王叔和脉诀图注定本》,内有佚名氏《增诊家指掌》及王叔和《脉诀》(包括《脉赋》等内容)。其中收载了诊脉、脉象、望

  • 神效胡粉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六方。铅粉、乌贼骨、阿胶珠各四十两,枯矾、龙骨各八十两,密陀僧二十两。为细末,粟米饭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空腹粟米汤送下。治肠胃虚滑,下利无度,赤白相杂,脐腹痛,里急

  • 肾阳不振

    一般多指阳萎症的病机。证治同肾阳虚,详该条。

  • 刺志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志,与誌同,就是针刺疗法的辨证准则。本篇以形与气、血与脉以及饮食与气,气与身体寒热虚实的对比,说明疾病的正常与反常现象。进而阐述邪正虚实与针刺补泻原则,故名。

  • 产后汗出

    病证名。清·王实颖《新产证治》:“产后汗出不止。由劳伤脾,惊伤心,怒伤肝,患此三者,不宜即加敛汗之药,但令神安则汗自止。且血块作痛,芪术未可遽加。凡产毕,先服生化汤两帖,以消块,继服调卫止汗汤(黄芪、

  • 中脏

    中风证候类型之一。见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中风论》。即“邪入于脏”(《金匮要略·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》)。中风证情最重者。症见猝然昏迷,不能言语,唇缓不收,口角流涎等。《医宗金鉴·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神昏

  • 痿漏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