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石榴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奇经八脉门》卷十一方。防风、白术、牡蛎粉各等分。为末,每服二钱,酒或米汤送下,日二至三次。治冲气犯肝,症见头眩汗不出,筋惕肉瞤,腹内拘急,食下动气反剧,身虽有热,卧则欲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北沙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黄瓜痈。见该条。②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发际疮之别称。见该条。
反治法之一。出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。指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证。通泄的病证,一般应采用固涩的治法。但对某些现象是“通”,而本质是瘀热或积滞的病证,则不但不能温补固涩,反而要通利,故称。如湿热引起的小便频数
①偏胜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,血之所并为气虚。”②偏聚、聚合。《医方集解》:“邪并于阳,则阳实而阴虚。”③加重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阴不胜其阳……并乃狂。”即阴气不能胜阳,阳气加
指纹青而紫黑,为风热邪气深重,闭郁血络,证多危重。
出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。即阴脏。详该条。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草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》。由狐惑病咽喉腐蚀所致之声音嘶哑。方可选用甘草泻心汤,或外吹冰硼散。参见音嘶、狐惑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