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湿热泻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上名方

    见海上方条。

  • 余听鸿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景和条。

  • 王征君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之政条。

  • 蒙医药简编

    即《珊瑚验方》,详该条。

  • 补土派

   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。详见金元四大家条。

  • 目瞀

    证名。见《医宗必读》卷六。即目昏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肩内俞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腧穴学概论》。位于肩髃穴与云门穴连线之中点直下1寸处。主治肩臂痛不举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  • 痧药丸

    见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(吉林、哈尔滨方)。又名痧气丹、痧药、痧气灵丹、痧药蟾酥丸。蟾酥(酒烧化)27克,天麻、雄黄(水飞)、朱砂(水飞)、麻黄各108克,甘草(微炒)132克,苍术(米泔浸)90克,

  • 胎疸

    病证名。指新生儿出现的黄疸。又名胎黄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六:“小儿在胎,其母气有热,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,体皆黄,谓之胎疸也。”《幼科铁镜》:“胎黄,由妊母感受湿热,传于胞胎,故儿新生,面目通身皆黄如

  • 灶心土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伏龙肝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