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肛门。详该条。
指督脉。在十二经脉中,手、足三阳经脉均会于督脉,有统率阳经和调节一身阳气的作用,因称阳脉之海。《十四经发挥》:“督脉者,起于下极之腧,……属阳脉之海也。”
(1)见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。为山药之别名。(2)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石南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风门。见该条。
养生学著作。1卷。清·潘蔚辑,刊于1858年。本书系辑录《十二段锦》、《分行外功诀》(心、身、面、耳、目、口、舌、齿、鼻、手、足、肩、背、腹、腰、肾)、《内功静坐气功图说》、《易筋经》及《却病延年法》
朝,朝向、会合之意。指全身血液都要流经于肺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脉气流经,经气归于肺,肺朝百脉。”肺主气,心主血,由于肺气的贯通百脉,故能协助心脏主持血液循环。《类经》:“经脉流通,必由于气,气主于
十二经脉之一。代号ST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胃足阳明之脉,起于鼻之交頞中,旁纳(一本作约字)太阳之脉,下循鼻外,入上齿中,还出挟口,环唇,下交承浆,却循颐后下廉,出大迎,循颊车,上耳前,过客主人,循发际
书名。不分卷。清·姜天叙撰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重点论述中风、虚劳、水肿、臌胀、呕吐及噎膈反胃诸病症。并对霍乱、关格等杂病作了简略的介绍。解放后有排印本。
证名。见《医林绳墨·汗》。指两腋下多汗。有因肝虚挟热者,治以补肝养血为主,用六味地黄丸加减。有因少阳挟热者,治宜和解少阳,清化湿热,用小柴胡汤、逍遥散。并可外用牡矾丹擦出汗处。
病证名。出《礼记·王制》。身材异常矮小人之称。患儿自三、四岁开始,生长发育显著缓慢,身高一直低于同龄同性小儿之平均身高百分之三十以上,年龄越大,矮小越明显,但智力发育多属正常。仅个别有智力过高或稍低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