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五方。前胡、枳壳、赤茯苓、炙甘草各五钱,大黄适量。为末,每服三钱,水煎服。治痰实壮热,胸中壅闷,卧则喘急。
见《青海药材》。为肉苁蓉之药材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。即锐毒,见该条。
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即经行泄泻。详该条。
见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。为雪乌之藏族语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苦芺之别名,详该条。
1卷。清·汪昂撰。刊于1694年。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,编成七言歌诀200余首。分为补益、发表、攻里、涌吐等20类。每方附有简要注释,便于初学习诵,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。刊印后相应地出
即出血。指离经之血,溢于体外者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诸血溢者,由热乘于血气也。血得热则流溢,随气而上。自鼻出者为鼽衄。从口出者多则为吐血;少则为唾血。若流溢渗入大肠而下者,则为便血。渗于小肠而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不灰木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千里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