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淡寮四神丸

淡寮四神丸

四神丸第三方,见四神丸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医案

    医生诊治病症的记录,又叫病案。其内容包括症状、辨证、立法、处方、用药以及有关其他情况(如姓名、性别、年龄、职业等)。《史记》记载西汉名医淳于意的二十五例医案(当时称为“诊籍”)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

  • 雷公炮炙论

    制药学专书。3卷。刘宋·雷敩撰,胡洽重订。约成书于5世纪。本书记述了制药学的基本知识,收载约300种药物的炮炙加工方法。原书早佚,其内容散见于《证类本草》、《雷公炮炙药性赋解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书中。1

  • 百虫窠

    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针灸大成》。别名血郄。位于大腿内侧,当血海穴直上1寸处。主治风疹,湿疹,皮肤搔痒症等皮肤疾患。直刺1~1.5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大全》。即血

  • 牛蒡汤

    ①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二方。炒牛蒡子三两,大黄一两半,防风、薄荷(去老梗)各三两,荆芥(去老梗)四两,甘草一两一钱半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煎服。治小儿伤风,发热烦躁,鼻塞气喘,痰嗽惊啼,及诸疮赤紫,丹

  • 眦疡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等篇。指目眦生疮。参见眦赤烂条。

  • 牵正

    经外奇穴名。位于耳垂前0.5~1寸。在咬肌中。正当面神经颊支,上前方有腮管;深部有咬肌动、静脉分支。主治面神经麻痹,腮腺炎,口腔溃疡等。斜刺或沿皮刺0.5~1寸(图100)。图100

  • 脾热证

    病证名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脾热者,色黄而肉蠕动。”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脾热者,轻手扪之不热,重按至筋骨又不热,不轻不重,在轻手重手之间,此热在肌肉,遇夜尤甚。”脾热有虚实之分,详脾实热、脾虚热条。

  • 集验良方拔萃

    书名。又名《集验良方》、《拔萃良方》。2卷。清·恬素辑。刊于1841年。本书选收以外科疾病为主的验方近200首,分别介绍其主治、配方及用法。

  • 余小亭

    【介绍】:见余午亭条。

  •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

    民族药学著作。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编。3册。第一二册载植物药309种,原植物378种。第三册载动物药77种。附图较多。重点叙述每种药物的生长分布、采集加工、药味及药用部分。分别于1972年、1976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