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济阳纲目

济阳纲目

综合性医书。明·武之望撰于1626年。108卷。武氏编完妇科专著《济阴纲目》后,认为还应编一部利济于男患者(所谓济阳)的医书,遂广参博搜,“汇集众编,别异比类,总以议论特出,独具卓识者择而录之。……分门别类,或采其论证,而论必悉证之原;或摘其治方,而方必尽治之变”(见自序)。编辑体例悉仿《济阴纲目》。全书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外科伤科五官、口齿等病证。道光年间张楠曾予校注,1856年由姚锡三重刊印行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郎廷栋

    【生卒】:1667~1710【介绍】:清法医学家。字朴斋。盛京广宁(今辽宁北镇)人。曾任湖南提刑。参与校订宋慈《洗冤录》及陈芳生《洗冤集说》等。辑有《洗冤汇编》(1710年),阐述大清律例规定之检验制

  • 水亏火旺

    ①火指心火,水指肾水。同水亏火炎。参见该条。②火指命门火。肾阴亏损,命门火偏亢,出现牙齿浮动而痛,性欲亢进,遗精等症。

  • 翣(shā 沙)舌

    病证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舌忽然肿大肿硬,即时气绝,名曰翣舌”。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:“舌出口角,时时动摇,此名翣舌。”系指舌肿胀,多由心火上攻所致。治宜泻心火为主。外用皂矾,煅为末,搽舌上。参见舌肿条

  • 姚应凤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健元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以外科医术闻名,长于外科刮治手术。曾任太医院院判,卒年七十七岁。

  • 黄帝杂饮食忌

    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。2卷,已佚。

  • 过经不解

    指过了传经的日期,病仍未愈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,过经十余日,反二三下之,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,宜先与小柴胡汤,呕不止,心下急,郁郁微烦者,为未解也,与大柴胡汤则愈。”

  • 下士

   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。参见医师条。

  • 少阴咽疮

    病名。多由肾阴亏损,虚火上尖,薰灼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喉干痛,睡醒后尤甚。咽生疮而溃烂,其色不鲜,饮食有碍,甚或懒言。治宜滋阴降火。方用知柏地黄汤、大补阴丸等加减。

  • 肾实热

    指肾经邪热炽盛的病证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九:“病苦舌燥咽肿,心烦嗌干,胸胁时痛,喘咳汗出,小腹胀满,腰背强急,体重骨热,小便赤黄,好怒好忘,足下热疼,四肢黑,耳聋,名曰肾实热也。”又:“病苦痹,身热

  • 小通花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小通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