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书名。刊于1641年。系明·王肯堂《医镜》与明·蒋仪《药镜》二书之合刊本。参见各该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舌下紫筋为舌系,下通于肾。”
见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。为走马胎之别名,详该条。
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见《脉经》。即经水断绝。详该条。
古代医生职称。指专门为帝王和宫廷官员服务的医生。
证名。又名柔汗。①见《类证活人书》卷四。又名阴汗。指多汗之属阴证者。多由阳气虚衰,阴寒相乘,以致汗冷肢冷,甚则身冷。《景岳全书·汗证》:“阴汗者,冷汗也。……所谓寒者,非曰外寒,正以阳气内虚,则寒生于
病名。出《喉科杓指》卷三。又名攒齿疳,即钻牙疳。详该条。
尿道外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