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泄泻

泄泻

病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一。简称泄或泻。大便稀薄,甚至水样,次数增多,但一般无脓血和里急后重。也有将泄泻分开者,大便质薄而势缓者为泄;大便如水而势急者为泻。《奇效良方·泄泻门》:“泄者,泄漏之义,时时溏泄,或作或愈;泻者,一时水去如注泄。”外感六淫,饮食不节,劳倦过度,情志失调,以致脾胃运化失常,或元气不足,脾肾虚衰,皆可引起泄泻。由于病因、症候不同,有风泄寒泄暑泻湿泻热泻伤食泻溢饮滑泄酒泄七情泻积瘀泄、虚泻、五更泄滑泄、溏泄、飧泄、直肠泄大肠泄等,详各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新编医方大成

    见医方大成条。

  • 身痒

    证名。指身上皮肤不适,非搔不快的感觉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多由邪郁肌表不能透达、血虚风燥等所致。可见于热病汗不得出、疮疥、瘾疹等疾患。

  • 张天师草还丹

    《医垒元戎》卷九方。地骨皮、生地黄、石菖蒲、牛膝(酒浸一宿)、远志、菟丝子(酒浸三宿)各等分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腹温酒或盐汤送下。治鬚鬚早白。

  • 宋子京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黄冈(今湖北黄冈县西北)人。先考科举不中,后改学医,对《内经》有所领悟,临证疗效好。

  • 文钱红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锦地罗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熨目

    自我推拿方法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目暗不明候》。又名拭目、摩目,摩眼,揉眼。两手掌擦热后拭摩两眼。有明目作用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十三:“气血得温利则宣流,得寒则凝泣。肝藏血,上注于目。若肝经虚寒,则目多

  • 五恶

    出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。即五脏所恶。详该条。

  • 地柏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。为山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赵宜真

    【生卒】:?~1382【介绍】:元明间医家。号原阳子。浚仪(今河南开封)人。少习儒,见方书之善者,辑喜传录。常自制成药,施以济人。精外科,主张习外科者宜通大方(内科),始能全美。其早年曾得《外科集验方

  • 石灰草

    见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芸香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