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经别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别》。即足阳明经别,见该条。
见脉诀条。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即樱桃枝,详该条。
书名。1卷。原题清·陈平伯撰。刊于1809年。本书前述温热病大意,次为风温证条例,论述风温诸证证治,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,逐条予以辨注分析,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。后列湿温证条例,内容与《湿热条辨》
病证名。吐血多因素体阳热偏盛,乳食不当,郁而化热,热乘于血,血热妄行,随气上逆而成。《幼幼集成》:“胃中积热,火逼其血而妄行,故从口吐出,宜清其胃火。”用犀角地黄汤合四生散。如突然吐血,面色苍白者,为
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防风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薯莨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饮食调养。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大毒治病,十去其六;……谷肉果菜,食养尽之,无使太过,伤其正也。”
【介绍】:元代医僧。号忠顺药师。江西德兴烧香院僧人,1323年(至治三年)任五省采药使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冬春之季寒邪侵犯肺卫而致的喘嗽。症见恶寒无汗,咳嗽气急。治宜发散寒邪,宣肺利气。用荆防败毒散或华盖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