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伤寒标本心法类萃》卷下。即益元散第一方,见益元散条。
经验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又名南通蛇药。七叶一枝花、半枝莲、蜈蚣等。片剂,每片重0.3克,被毒蛇咬伤后,首次20片,捻碎后用烧酒30毫升(儿童或不饮酒者酌减),加等量温开水送服,以后每6小时续服1
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管道通过肛门括约肌或肛管直肠环上下而深达直肠的内外瘘。宜挂线疗法或配合手术治疗。
自汗证之一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因血虚而致自汗者,伴见心悸惊惕,形瘦烦倦等症。治宜补血敛营为主,用当归建中汤、四物汤加减。血虚有热者,用当归六黄汤。若大失血之后,汗多不止,气随血脱者,急宜
①出《脉经》。指妇女前阴。②气穴穴的别名。见《针灸甲乙经》。详气穴条。
【介绍】:见庄绰条。
【生卒】:1902~1964【介绍】:骨伤科学家。名瑞昌。江苏无锡人,久居上海。石晓山之子。早年攻读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,侍父诊。20岁时独立应诊。曾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等职。继承家学,汲取诸
推拿方法。其法用刺激性药物擦脊背,多用于治疗痨瘵。《理瀹骈文》:“痨瘵,用大蒜擦脊梁,名水灸。”清·邹俪笙《外治寿世方·劳伤》:“治劳病人未气虚者,水灸法:……尾闾起,擦上至大椎,又从大椎起擦下至尾沟
见静光禅师考定《女科秘要》卷三。即经行先期,详该条。
指用辛温发散药物治疗风寒表证的治法。适用于恶寒重而发热较轻,全身痠痛,无汗的风寒表证。上半身浮肿较重的早期水肿证,兼有发热恶风的风湿骨痛及外感风寒诱发的哮喘症等均可酌情应用。常用药物有麻黄、桂枝、苏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