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民莹
【介绍】:
见江瓘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江瓘条。
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皂荚子,详该条。
病名。亦称疟母。见《鸡鸣录》。《症因脉治·疟母》:“即痰血痃癖也。疟久不愈,胸腹胁肋,有癥瘕痞癖,为患不瘥,此疟母之症也。”本症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。详见疟母条。参见痞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红管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亦名月水、月水汁、月信、月行、月汛、月使、月运、月事、月经水、月脉、月客、月浣、月候、月候血、月期华水、月漏、月潮、月露、红脉、红漏、红潮、血经、血信、血脉、经水、经月、经汁血、经
儿科著作。清·吴灿撰。17卷。刊于1796年。本书系撮要集录多种儿科著作而成。书中对小儿病的诊治、推拿法及辨证治疗等作了概括的归纳整理。
出《理虚元鉴》。指治疗虚劳病证,禁用燥烈、伐气、苦寒的药物。
易学术语,出《易·系辞上》。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,参见“太极”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载:“眉本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攒竹穴也。”
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五。即经闭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又名肥疮、燕口、口角疮。常因脾胃湿热上攻口唇,或先天遗毒所致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足太阴为脾之经,其气通于口;足阳明为胃之经,手阳明为大肠之经,此二经脉并侠于口,其腑脏虚,为风邪湿热所乘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