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字形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即转豆脉。详该条。
见骭条。
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虎掌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医方全书条。
证名。指因虚而致心胸烦热者。多由伤寒汗、吐、下后,邪热乘虚客胸中,或病后余热留恋,或津涸、血虚、肾亏、痰饮、虚劳等所致。常伴郁闷不寐、口干咽燥等症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吐下后,虚烦不得
【介绍】:见李惺庵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位于足背侧,第四、五趾之夹缝间,侠溪穴微前处。主治足背肿痛,月经不调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艾炷灸3壮;或温灸3~5分钟。
书名。4卷。清·张学醇撰。刊于1896年。作者认为“确有所见,虽经文可易也”。全书阐发己见,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,以辨析纠正医籍中的沿误,故题名《医学辨证》。内容有医论、本草选释、按症列方等项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职务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胡颓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