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囟的别称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婴幼儿气血虚弱者,则囟门虚软而不实。
见王之翰《女科胎产百病》。即胎前怔忡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豨莶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助道方服药须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敦煌出土卷子。原题陶弘景撰。记五脏辨证,各脏腑大小泻补四方。另有救诸病误治方、救诸劳损病方、救卒死方、二十五味药物变化图说及治天行病经方等。原帙已佚,现仅存两个传抄本。
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重舌痈,此病因心火旺(妄)动,或受郁怒酒色而生,大舌先卷,根下另生小舌,形红肉嫩,名曰重舌。”详重舌条。
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,食而知味。表示胃阴恢复,胃气正常。
指十二经之络脉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孙络之脉别经者……传注十二络脉。”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太阳小肠经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·诸汗治法》:“小儿无疾,但睡中遍身汗出如水,觉而经久不干,此名积症盗汗,脾冷所致。”宜先服三棱散消积,次用益黄散温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