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。即倒产。详该条。
类中风病证之一。怒则气上,因暴怒则肝气上逆,血随气溢而引起的类中风证。
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常用经穴解剖学定位》。位于臀部,以大转子和坐骨结节连线为底边,向上作一等边三角形,其顶点是穴。主治坐骨神经痛,下肢偏瘫,荨麻疹等。直刺1.5~2.5寸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
丛书名。明·李中梓(士材)撰。清·尤乘增辑。刊于1667年。本丛书计有《诊家正眼》、《本草通玄》、《病机沙篆》三种。分述审脉、辨药及治法。后附尤乘的《寿世青编》。
①见《重庆草药》。为走游草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常春藤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泛指五脏正常机能。②指五脏气逆的主要特征。《灵枢·九针论》:“五藏气:心主噫,肺主咳,肝主语,脾主吞,肾主欠。”
见《医学正传》卷二。即温清丸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即白喉。见清·郑若溪《喉白阐微》。症治参见白喉条。
【生卒】:1894~1979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四川江津人。擅长内科,解放前积极支持革命活动,后参加中国共产党。解放后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。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