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栝蒌牛蒡汤

猜你喜欢

  • 少阳之体

    小儿体质特点之一。出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(合订本)医话·小儿痉病治法》。少阳,如阳之初生少而未壮之势,与稚阳之义略同。参见稚阳稚阴、稚阳之体条。

  • 结核

    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三:“此症生于皮里膜外,结为果核,坚而不痛。”初起推之可动,久则推之难移,多不作脓。因风火气郁,或湿痰凝结而致。治法:因风火气郁结聚,初起伴有寒热者,用荆防败毒散解表,继服

  • 疮疡内托法

    疮疡内治法中“消、托、补”三大法则之一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一。又名托里法、托法。是运用补益气血为主、活血解毒为辅的药物,以扶助正气,托毒外出,防止毒邪内陷的方法。具体运用分为两种:①托毒透脓法。适用于疮

  • 天青地白草

    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点水丹

    见《普济方》卷七十八。即照水丹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人痘接种法

    是取天花患者痘痂制浆接种于健康儿童,使之产生免疫力,以预防天花的方法。相传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已应用引痘法以预防天花,到公元十六、十七世纪,人痘接种在国内已较普遍并成为专业。其方法分为四种:即痘浆法、

  • 蛴螬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《医宗金鉴》:“疳瘘恶疮,诸药不验者,取蛴螬剪去两头,安疮口上,以艾灸之,七壮一易,不过七枚,无不效者。”蛴螬即金龟子的幼虫,功能行血祛瘀,化结散滞,故能灸治恶疮、瘘管等症。

  • 蛔虫痧

    病证名。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蛔结之证。小儿素患蛔虫病,因痧毒内犯,致蛔死而与肠中糟粕相结,引起腹中大痛,大便不通。宜用三棱针刺腿弯、臂弯痧筋上,流出紫黑毒血;另用大黄芒硝煎汤稍冷服之,下其死蛔与宿粪

  • 倪涵初治疟第一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陈皮、姜半夏、茯苓、威灵仙各一钱,制苍术、姜厚朴、柴胡、黄芩各八分,青皮、槟榔各六分,炙甘草三分。为粗末,加生姜三片,井、河水各半煎,饥时服,渣再煎服。治疟疾

  • 徐文蔚

    【介绍】:见徐彪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