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氏太素三部九候篇诊法补证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出《本草经集注》。即大豆黄卷,详该条。
是指针刺时,患者发生组织或器官损伤等异常情况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夺阴者死,夺阳者狂,针害毕矣。”由于针刺治疗时选用的针具不当或有损伤,或操作手法粗猛,过深过重,可造成胀痛久留不退,或局部血肿;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感受风冷而致吐者。多因小儿调护失宜,风冷袭之,搏于血气,气不得顺,故逆上呕吐。《保幼大全》载其症为“吐逆身热,鼻青呵欠顿闷,口中气热,夜间发躁”等。治宜调气止吐,发散风冷。用藿香正气散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岗梅根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见《隋书·经籍志》10卷,已佚。
见伤寒类书活人总括条。
即温针灸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二。即小儿偏。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见《针灸大全》。即关元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