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希邕
【介绍】:
见李密条。
【介绍】:
见李密条。
眼科病证。出《神农本草经》卷二。眼生膜障,其血丝色淡而稀疏者,称白膜。
证名。胀病之一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肾胀者,腹满引背,央央然腰髀痛。”《医醇賸义·胀》:“肾本属水,寒气乘之,……故腹满引背,时形困苦,腰髀痛则下元虚寒,营血不能流灌也。当温肾祛寒,温泉汤主之。”参见胀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大腹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苛,痒也。轸同疹。轸鼻即鼻上瘙痒出疹。治参见酒齇鼻条。
【介绍】:清医家。字仁源。江苏武进人。家世业医,得家传之秘,视病洞见症结。医德高尚,能急人之难。著有《医学要览》1卷、《伤寒辨证》两卷、《医通摘要》3卷,未见传世。弟公麟、子谦益、复、学山,孙雄,均以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繇生,号晋公,自称芦中人。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其父卢复精医兼通佛学。他受父亲影响,继承医业,历十八年编成《本草乘雅半偈》一书。后又编有《摩索金匮》、《伤寒金鎞疏钞》、《学古诊则
即锁子骨。详拄骨条。
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针刺手法名。出明·徐凤《针灸大全》。其法将预定针刺深度分为浅(天部)、中(人部)、深(地部)三层,操作时,由浅至深,每层紧按慢提九次,如此反复几遍(称几度),至病人自觉某一局部或全身有温热感时出针,并
《万病回春》卷四方。紫苏、陈皮、香附、乌药、川芎、苍术(米泔制)、羌活、天南星(姜汁制)、半夏、当归各八分,桂枝、甘草各四分。为末,加生姜三片,水煎,入竹沥、姜汁少许服。治妇人情志抑郁,气滞经络,手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