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即三七。②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峨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医学正传》。即钩虫病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五世纪初【介绍】:明代民间著名医生。大河(今江苏淮安)人。精于外科,子孙共六代都是外科医生,当时称为“大河外科”。并有《大河外科》一书传世。
见足髓孔条。
书名。8卷。清·王德森辑。刊于1910年。本书系摘录数种清代儿科著作中的重点内容编成。其中卷1急惊、卷3麻症,摘自夏鼎《幼科铁镜》;卷2慢惊、卷4痘症,摘自庄一夔《福幼编》;卷5脐风,摘自廖积性《广生
书名。又名《瑞安陈氏白喉条辨》。1卷。清·陈葆善撰。刊于1887年。作者原撰有《白喉订正论》1卷,未刊行;后删其繁而成本书。全书共条辨15条,包括白喉的病原、所中经络、辨脉、辨色,手太阴、手少阳、手少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①即燥痰。《医宗必读·痰饮》:“在肺经者,名曰燥痰。又名气痰。”参见燥痰条。②指梅核气类病证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七情痰滞咽膈,多胸胁痞满,名曰气痰。”又“七情郁成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,形如
儿科著作。1卷。原题清·叶天士撰。本书原无刊本,于1929年刊行《迴澜社影印医书四种》时曾据旧钞本影印。书中论述胀病、腹中虫痛、积痛、吐泻、呕吐、泄泻、痢疾、疳、疸、肺脏主病、喘嗽、肾脏主病等。论述仅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虎口疔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