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儿患病而表现于身形体态方面的征候。《幼科指南心法》:“要识小儿形症,但将相貌推求。黄浮肌瘦痞瘕瘤,唇摄面青痛楚。吐舌唇焦内热,昏昏好睡脾辜。手掀足掣是惊由,疳疾青筋大肚。”“眼角眵生肝热,口边涎出脾
指五脏失去藏守精气神的功能,出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。五脏不能藏守精气神,说明其脏气衰败,功能丧失,为病情危重的表现,故“失守者死。”
出《土宿本草》。为莕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上颌骨的齿槽突。载附上颌齿。
出《黄帝内经太素》。即合谷刺,见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妇产科》。为一点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千金要方·论证》。同龈。详牙龈条。
病证名。即胃热呕吐。《幼科要略》:“幼儿脾胃受伤”,“倘热气深伏,烦渴引饮、呕逆,连香饮。”参见热吐条。
病证名。见清·亡名氏《眼科易知》。即风牵斜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黄花母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