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本草必备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颗叶下珠

    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一叶萩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景岳全书发挥

    书名。4卷。题名清·叶桂撰(一作姚球撰)。刊于1844年。作者对张景岳所主张的温补学说提出了不少论评,是不同学派辩论之作。

  • 蛇串疮

    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。即蛇缠虎带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臭之一,焦为火臭,入通于心,故为心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南方赤色,入通于心,……其类火,……其臭焦。”临床上病人厌恶焦臭或自觉口有焦苦气味,常是火热内结,津液受损的病征,如《难经》谓:“故知

  • 万氏秘传片玉痘疹

    见片玉痘疹条。

  • 开阖补泻

    针刺手法。指以出针时开、闭针孔来分别补泻的方法。《素问·刺志论》:“夫实者,气入也;虚者,气出也……入(刺)实者,左手开针空也;入虚者,左手闭针空也。”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开阖补泻。以出针后轻轻按

  • 蝎的异体字。参见蝎虎痧条。

  • 郑孔济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浆条。

  • 脱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四。又名脱痈、脱骨疽、脱骨疔、敦痈、甲疽、蛀节疔、蜣螂蛀。本病多发于足趾,溃久则趾自落、故名脱疽。多因过食厚味,以致郁火毒邪蕴于脏腑,加之肾阴亏损,不能制火而发;或因外感寒湿

  • 痰话

    证名。指因痰火而失神乱语。《万病回春·痰饮》:“痰话者,痰火作热,惊惕不安,错语失神者也。”治宜清火、豁痰、宁神。方用加减温胆汤等。参见痰证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