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厥

暑厥

病证名。常见于重症中暑。①指夏月猝然倒仆,昏不知人。《医学传灯》卷上:“夏月猝然僵仆,昏不知人,谓之暑厥。当分阴阳二证。阳证,脉来洪数无力,身热汗出,谓之阳厥,此因暑食伤脾,食多而热亦多,宜用连芍调中汤,或辰砂六一散,先治其热,俟其人事清白,再看食之多寡调治。……至于脉来沉细无力,肌肤不热,曾食生冷瓜果,谓之寒厥,宜用厚朴温中汤治之。”②指中暑昏迷手足厥冷者。见《时病论·中暑》。证见忽然闷倒,昏不知人,手足逆冷,躯热汗微,气喘不语,牙关微紧,亦或口开,状若中风,脉洪濡或滑数者,治宜苏合香丸来复丹研灌,或以蒜水灌之,俟稍醒后用却暑调元之剂。参见暑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妇科良方

    见医方全书条。

  • 耳孔

    七窍之一。外耳道出口的孔窍。参见七窍条。

  • 蚤甲

    指甲的别名。

  • 产后惊悸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因产后血虚,心气不足,神无所归,症见惕然而惊,心中怯,如人将捕之状,甚则目不转睛,口不能言。治宜补心宁神。方用养心汤(黄芪、茯神、川芎、当归、麦冬、远志、柏子仁、人参、五

  • 心下悸

    证名。①自觉近膻中处悸动不适。见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。《伤寒溯源集》卷一:“所谓心下悸也,盖心之下,胃脘之上,鸠尾之间,气海之中,《灵枢》谓膻中为气之海也。”多因阳气虚,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所致。

  • 降气

    理气法之一。又称下气。是治疗气上逆的方法。适用于喘咳、呃逆等症。常用药物如苏子、旋覆花、半夏、丁香、代赭石等。降逆下气亦属于本法范围。

  • 清热泻湿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二十九方。黄柏(盐酒炒)、苍术各一钱,苏叶、赤芍药、木瓜、泽泻、木通、防己、槟榔、枳壳、香附、羌活、甘草各七分。水煎服。功能清热解毒泻湿。治脚气。若痛加木香;肿加大腹皮;热加

  • 伤肺疬

    病名。指瘰疬由咳嗽日久而发者。出《疬科全书》。治法:因外感咳嗽而发者,宜服加减黄芩知母汤。由内伤咳嗽而发者,用加减八珍汤。

  • 水胡豆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睡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黄连三七

    见《四川中药志》。为羽叶三七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