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明代彝医方

明代彝医方

民族方书。作者不详。约成书于1566年。前后传抄11次。全书共16面。载病名76个。按病名分为:疮症、风症、痛症、伤症、不通症、其他症、产后病、毒症等8类。载药275味,方剂243首。按病名、药方、用法、禁忌、疗效等编写。现有手抄本,最后一次传抄于1916年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花苦豆子

    见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。为野决明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路边菊

    ①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马兰之别名。②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野菊之别名。③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蟛蜞菊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劳则气耗

    气耗,精气耗损。指劳累过度而气喘、汗出,使精气耗损,出现倦怠乏力、精神萎靡等症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劳则气耗……劳则喘息汗出,外内皆越,故气耗矣。”

  • 栌木

    见《经济植物手册》。即黄栌,详该条。

  • 胡荄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胡澍条。

  • 清咽栀豉汤

    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栀子、豆豉、金银花、薄荷、牛蒡子、甘草、犀角、僵蚕、连翘、桔梗、马勃、蝉蜕、芦根、灯心、竹叶。水煎服。治疫喉邪郁未透,内火已炽,咽喉红肿白腐,壮热汗少,痧隐不齐,心烦懊憹,舌干口渴

  • 劳疟

    病名。疟疾的一种。①指疟久不瘥,表里俱虚,小劳即复者。见《金匮要略·疟病脉证并治》。《诸病源候论·劳疟候》:“凡疟积久不瘥者,则表里俱虚,客邪未散,真气不复,故疾虽暂间,小劳便发。”症见寒热不止,或发

  • 茨藜根

    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即刺梨根,详该条。

  • 眼科秘方

    方书。清程正通(松崖)撰。1卷。刊于1843年。本书“分五脏所寓以辨证,判风火虚实以用药”,录凉血散火汤、养血散火汤等36方,另附示意图18幅。现存清刊本。

  • 血虚难产

    病证名。《傅青主女科》下卷:“妊娠有腹痛数日,不能生产,人皆曰气虚力弱,不能送子出产门。谁知是血虚胶滞,胞中无血,儿难转身乎。夫胎之成,成于肾脏之精;而胎之养,养于五脏六腑之血。故血旺则子易生,血衰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