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殷浩条。
脉应四时之象。春季阳气上升,万物生发,正常脉象亦相应呈现流畅柔和而挺直。《素问·玉机真藏论》:“春脉如弦……其气来耎弱轻虚而滑,端直以长,故曰弦。”
病名。《医贯》卷五:“耳脓即停耳。”系指耳内流脓。详聤耳条。
五臭之一,臊为木臭,入通于肝,故为肝之臭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东方青色,入通于肝,……其类木,……其臭臊。”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、白带、汗液等出现腥臭,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。
见《上海饮片炮制规范》。即桂丁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紫草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蔊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温肾。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载:“眉本二穴。”王冰注:“攒竹穴也。”
病名。即发于踝关节的附骨疽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穿踝疽,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。初起内踝肿痛,痛彻骨底,举动艰辛,甚则窜及外踝通肿。有头者属阳,易破;无头者属阴,难溃。此二者初起寒热交作,宜服荆防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