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瘢痕灸
灸法名。即非化脓灸,见该条。
灸法名。即非化脓灸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陈景魁条。
【介绍】:见吴邦宁条。
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。隶属于太医署。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,共2人。参见药园条。
脉象之一。脉来急速,一息五至以上。《脉经》:“数脉来去促急。”主热证。数而有方为实热;数而无力为虚热。
空,古与孔通,即孔穴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分之所在穴空。”参见腧穴条。
病名。系指口角生疮干裂。多由脾经积热所致。常为干疮,生于口角,开口则燥痛异常,遇风则裂,并微有清血。治宜清泻脾热,可选用干葛、升麻、赤芍、生甘草、黄芩、麻黄、肉桂、生姜、葱白等煎服。外涂卵黄油等脂膏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曹仁伯约撰于1859年。治案分门辑录,以内科杂证居多,善于剖析病情,阐述医理,推论病原,审病较细致。曹氏治疗湿热夹阴虚等复杂病症颇有心得,处方灵变周密,切于病情。本书收入《柳选四家医案
【生卒】:约540~630【介绍】:隋唐间名医。常州义兴(今江苏宜兴)人。以专长治疗骨蒸病(结核病)而著名。他诊治疾病重视切脉识病,批判那种“不能别脉,莫识病源,以情臆度,多安药味”的医生。据载陈国柳
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即柑皮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阮炳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