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新生儿败血症

新生儿败血症

新生儿时期邪毒入血引起的病症。由于新生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,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,对疾病的抵抗力薄弱,产生抗体的机能不完善,皮肤粘膜柔嫩,容易破坏而致细菌邪毒入侵,入侵后也不易局限和消灭,因而发生感染,即易产生“正不胜邪,邪毒入血”现象。细菌邪毒扩散进入血液循环,引起了全身性的化脓性感染。甚则由于正气衰弱而出现“邪毒内陷,侵袭脏腑”危候。如皮肤的化脓性病灶、呼吸道及肠道感染,出生时吸入污染羊水,或在胎内因母亲患败血症等都可引起。治以清热解毒泻火凉血为主,可用清瘟败毒饮神昏紫雪丹黄疸茵陈蒿满天星。如正气衰弱,邪毒内陷,除清热解毒之外,尚须加重扶正之品,如人参黄芪之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吃忒(te 特)

    即呃逆,又称咳逆。古称哕。《儒门事亲·治病百法·咳逆》:“咳逆,俗呼曰吃忒。”详呃逆条。

  • 鍉针疗法

    是指用鍉针按压穴位皮面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临床操作时。虚证用补法,即将针轻压,待局部出现红晕或症状消失时去针。实证用泻法,即将针重压,待患者有痠胀感扩散时去针。但不应伤损皮肤。每日或间日一次,一般以10

  • 保幼大全

    参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条。

  • 推云

    病证名。清·顾锡《银海指南》卷二:“推云,又名黄膜上冲。”即黄液上冲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脊椎。包括胸椎十二节、腰椎五节、骶骨四节。有支柱人体躯干及脏腑的作用。脊内有督脉,其外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。《难经·二十八难》:“督脉者,起于下极之俞,并于脊里,上至风府,入属于脑。”《灵枢·经脉》

  • 大洞果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胖大海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骨

    出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。泛指全身长大的骨骼,如股骨、肱骨、髋骨等。

  • 足少阳脉

    经脉名。即足少阳经。马王堆汉墓帛书载:“足少阳脉:出于踝前;枝于骨间,上贯膝外兼(廉),出于股外兼(廉),出胁;枝之肩薄(髆);其直者,贯腋,出于项、耳、出(枕),出目外渍(眦)。其病:病足小指次〔指

  • 生地黄膏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七方。生地黄一斤(打汁,入酒少许),熟附子一两半(去皮脐切片,入生地汁煮成膏,取附片焙干),山药三两(研末)。以膏捣丸,每服三十丸,空腹米饮送下。治阳虚吐血。

  • 心坎

    胸骨下端剑突周围部位。古称剑突为心坎骨(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