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猪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七方。木香、藿香、砂仁、豆蔻仁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胃气不顺,忽然发呕者。
见《峨眉山药用植物》。为斑叶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黄帝内经太素》。即合谷刺,见该条。
见《南方草木状》。为荷苞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详见丁奚条。
即清心包之热邪。经言:诸邪之在于心者,皆在心之包络。包络者,心主之宫城也。故称。详清心条。
①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,为丁茄之别名。②出《生草药性备要》,为金扣钮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BL17。出《灵枢·背腧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八会穴之血会。位于背部,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寸半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七、八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;并有
见《昆明药用植物调查报告》。为土党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