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咽喉脉证通论》:“风热积于胸膈或酒色郁怒所致。其状喉上下左右红紫肿痛,或帝丁焦黑腐烂,颈项浮肿,痰涎壅塞,声响如潮,气急发喘,眼目直视,额上有汗如珠,身汗如雨,或泄泻清水,四肢厥冷,或腰胁疼痛
解剖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一。即下睑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家。曾对孟诜《食疗本草》一书的内容进行补充达八十九种。
见濒湖脉学条。
病名。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《中医眼科学讲义》。即眼弦赤烂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指肺素有热,寒气外束所致的哮吼。《医略六书杂病证治·哮病》:“皮毛为肺之合,肺素有火,毫窍常疏,风寒易入,谓之寒包热。”《类证治裁·哮症论治》:“症由痰热内郁,风寒外束,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穿心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含水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使君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即早晨嗽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