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名医别录》。为山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手足厥冷的别称。见《难经·十七难》。详手足厥冷条。
经穴别名。即气海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肓之原,出于脖胦。”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肺经气阴两虚而引起的发热。多由久病、热病后期,余热恋肺,以致肺经气阴两伤,津液被耗。其症夜热晓凉,多涎善唾,消瘦,干咳无痰,或痰少而粘,甚或声音嘶哑。治宜益肺养阴,保元
即手第二指。又称次大指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大肠手阳明之脉,起于大指次指之端。”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川椒(去目,微炒)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盐米饮送下。治目昏多泪。
二十三蒸之一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骨蒸候》。详二十三蒸条。
病证名。指孕妇由外伤造成的滑胎。怀孕后跌扑闪挫,或过劳及房室不节,直接损伤冲任,致使胎动,又有滑坠之势。症见腰痰腹痛,胎动不安,或阴道少量流血。当扶气养血安胎,预防滑坠,方用八珍汤加减。
体表部位,脐下三寸处。《医心方》卷二十七:“脐下三寸为命门宫,此下丹田也。”练气功意守部位之一处。
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即尘埃入目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