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象。来疾去迟之脉。为表邪有余而里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疾去迟,此出疾入迟,名曰内虚外实也。”
①治疗神志不安、心悸失眠的方法。适用于阳气躁动,心悸、失眠、惊痫、狂妄、烦躁易怒等病症。分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。如因胆气虚或胆热引起心烦失眠,则用温胆安神或清胆安神。参见各条。②养生术语。指收摄精神,使
整复之意,即整治人体骨折、损伤的病症。出《正体类要》上卷。明、清时代正骨科也有称为正体科的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即筋疽。见该条②。
即进针。《难经·七十难》:“初下针沉之,至肝肾之部,得气引持之。”见进针条。
病名。见《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》。泛指咽喉多种疾患。《喉科心法》卷上:“考古称喉症,总其名曰喉风。”多因风热搏结于外,火毒炽盛于内,肺失清肃,火动痰生,痰火邪毒停聚咽喉所致。《喉风论》卷上:“无言喉风者
即阳和汤作蜜丸,治证同。见阳和汤条。
同单方。指药味不多,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。
病名。《疡科选粹》卷一:“发于足趺名曰阳疽。”指生于足背之痈疽。证治见脚发条。
证名。嘈杂的俗称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嗳气嘈杂吞酸恶心源流》:“嘈杂者,即心嘈。”详嘈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