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感受风寒所致的恶寒、发热、鼻塞、流涕、咳嗽、喘急、头痛、身痛等表证。《万病回春·伤寒》:“四时感冒风寒者,宜表解也。”方用荆防败毒散、十神汤等。头痛身痛甚者,可用神术散、川芎茶调散。咳嗽重者,
病名。干霍乱之俗称。《医学心悟·伤暑》:“谓干霍乱证,世俗名搅肠痧、乌痧胀。”详干霍乱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霍乱》。因脾气素虚,水饮不节,痰饮聚于中脘,升降失常所致。症见胸前懊憹不舒,心胁下闷痛,时时欲呕,兀兀欲吐,或时腹如雷鸣,或时怔忡惊悸,忽尔呕泻,胸腹大痛。脉多滑大,或沉滑或滑数
病证名。指咳嗽由水气凌肺引起者。《外台秘要》卷九:“饮气嗽者,由所饮之物,停澄在胸,水气上冲,冲入于肺,肺得此气,便成嗽。久而不除,渐成水气。”又:“饮气嗽经久不已,渐成水病。其状亦不限四时,昼夜嗽不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多由肺胃积热,火毒炽盛,痰涎壅塞以致咽喉阻塞,呼吸吞咽不利。常可见于某些咽喉病如喉痈、喉风等及全身性疾患。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。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。
①内外邪气相合为病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皮毛者肺之合也,皮毛先受邪气,邪气以从其合也。其寒饮食入胃,从肺脉上至于肺,则肺寒,肺寒则外内合邪,因而客之,则为肺咳。”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邪气结合侵犯人体,或从
病名。见《疡科准绳》卷三。为颈项部瘰疬重迭相生,堆垒簇聚,症状严重者。服小犀角丸或粉金散治之。
痘疮的病因。《痘疹方论》:痘疮“凡身壮热,大便坚实,或口舌生疮,咽喉肿痛,皆疮毒未尽,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。”
体内储存的水液。①为阴精的组成部分。《素问·解精微论》:“水宗者,积水也,积水者至阴也,至阴者肾之精也。”②体内病理性水液的储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