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指感受暑邪热毒之气所致的失血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暑毒失血者,脉大气喘,多汗烦渴,盖心主血,而暑气喜归心也。”平素嗜酒及阴虚者多见之。治宜清暑解毒。用《局方》枇杷叶散,或《千金》治酒客瘟疫
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五引倪涵初方。又名久疟全消方。威灵仙、醋莪术、炒麦芽各一两,何首乌二两,狗脊八钱,青蒿子、铅丹、山甲珠、醋鳖甲各五钱。为细末,用山药粉、饴糖各一两,水糊为丸,每服二至三钱,
见蔡邦华《昆虫分类学》。为紫草茸之别名,详该条。
药名。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,旧时用以入药,现已不用。
出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即龟版,详该条。
书名。清·马培之撰。作者长于外科,书中记述疔毒、瘰疬、流注等42种外科病症的治疗。对其中的主要病种,分析病因、病理、病变,并根据不同病情采用补、散、发、清等各种治法,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与发展。本书
膈证之一。指喉间似为梅核所梗,膈间痛或闷者。多因气郁痰结或瘀血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噎塞反胃关格源流》:“梅核膈者,喉中如有物,膈间痛,死血居多。宜昆布、当归、桃仁、韭汁、童便,甚加大黄;亦或因痰结,
用内服药治疗疮疡三大法之一。是运用补益药物,以扶助正气,帮助疮面长出新肉,使疮口迅速愈合的方法。适用于疮疡后期,火毒已去,身体虚弱之证。①调补气血:患者气虚血少,脓疡溃破后,不收口,脓水清稀,精神疲倦
吃一顿饭的时间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:“刺然骨之前出血,如食顷而已。”
古病名。①水毒病的通称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:“自三吴已东及南诸山郡山县,有山谷溪源处,有水毒病,春秋辄得。……以其病与射工诊候相似,通呼溪病,其实有异。”②又指无疮的水毒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水毒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