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十二。即三十六丁。见该条。
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马齿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疡科选粹》卷四方。当归二钱,甘草节、皂角刺各五分,木鳖子一枚,炒僵蚕、炒穿山甲各一钱,大黄三钱,朴硝二钱,蜈蚣一条。后三味为末,前六味水、酒各半煎汤,空腹冲服。治便毒。
病证名。见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肝常有余,肝热易发搐作搦,脉洪实者,为热胜,宜泻青丸。
见大生要旨条。
书名。14卷。清·汪琥撰于1680年。汪氏根据《素问》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”的理论,析取《伤寒论》六经脉证治法原文中属于热病的原文,广泛参考各家学说逐条予以辩注。在治法上,不泥守仲景成方,选列自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即太白参,详该条。
指下眼睑,又称目下弦。见目弦条。
病名。见《喉科杓指》卷二。指喉痹之发于一侧者。治同双喉痹。详该条。
见南京药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即地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