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世医得效方》。为鸭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疡科选粹》卷一。即桑柴火烘法。见该条。
病名,为食积、酒积、气积、涎积、痰积、癖积、水积、血积、肉积的统称。《儒门事亲》卷三:“食积酸心腹满,大黄、牵牛之类,甚者礞石、巴豆。酒积目黄口干,葛根、麦蘗之类,甚者甘遂、牵牛。气积、噫气、痞塞,木
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五脏与胆、胃、大肠、小肠、三焦、膀胱六腑合称十一脏腑。见《侣山堂类辨》:“十一脏腑,应天之六津五音。”
经穴名。代号:LI10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亦称三里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2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,桡侧返动、静脉的分支。主治肘臂痠痛,上肢不遂,齿痛
见《东还纪程》。为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清·刘士季《草木便方》。为笔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造化指南》。为曾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痿证之一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。又名皮毛痿。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