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念珠藤

念珠藤
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阿利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二阴

    ①指少阴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二阴急,为痫厥。”张景岳注:“二阴,少阴也。……脉急者为风寒,邪乘心肾,故为痫为厥。”②指前阴、后阴。《素问·金匮真言论》:“开窍于二阴。”《素问·五常政大论》:“肾主二

  • 缀法

    连接断裂组织的一种方法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八。取乱发若干,放置瓦罐内,盐泥密闭罐口,以火煅使发成灰备用。乘新伤急蘸发灰于创口内,对好断裂组织,以消毒纱布敷盖,外以绷布包扎。原用于耳鼻等处撕裂或断离伤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用少量清水将药物湿润,让水分逐渐渗透入内,使之发软。有些药物,浸泡后药性易于走失者,宜用此法。

  • 米仁根

    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薏苡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谈金章

    【介绍】:清初儿科医家。字心揆,一字黄郛。其先浙江嘉兴人,自其祖始迁居梅里(今江苏无锡)。已历二十一世业医,承家学,亦精于医,尤擅儿科。著有《诚书》(一作《幼科诚书》)16卷(1661年)、《诚书痘疹

  • 张介宾

    【生卒】:约1563~1640【介绍】:明代著名医家。字景岳,又字会卿。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,因有军功被任为绍兴卫指挥。他幼年随父亲到京城,十几岁时,从名医金英学医;中年从军,曾

  • 虚火

    ①真阴亏损引起的发热。如两颧潮红、低热、五心烦热或骨蒸劳热、心烦失眠、盗汗、尿短赤、口燥咽干、舌红苔少或光红无苔、脉细数无力,多见于热病伤阴的后期,或阴虚劳损等。②阴盛格阳引起的假热症状。参见阴盛格阳

  • 阴崩

    病名。妇女阴中崩下为白色,古称之为阴崩。宋·齐仲甫《女科百问》四十二问:“受冷而白者,谓之阴崩。”多因感寒所致。宜用固经丸(炒艾叶、鹿角霜、伏龙肝、干姜,各等分,细末,鹿角胶溶合药面为小丸,每服三钱,

  • 三阳络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J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通间、通门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腕背横纹上4寸,尺桡两骨间。一说“肘前三寸外廉陷者中”(《太平圣惠方》);另说“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前

  • 医经原旨

    书名。6卷。清·薛雪撰注。刊于1754年。本书选录《内经》中的重要内容,主要参酌张景岳《类经》中的注释和各家学说重予撰注而成。书中共分摄生、阴阳、藏象、脉色、经络、标本、气味、论治和疾病各类,共14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