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喻身之肌肉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骨为干,脉为营,筋为刚,肉为墙,皮肤坚而毛发长。”②喻面部的周围。《灵枢·天年》:“基墙高以方。”
指脐风的三种危重证候。《幼科发挥》:“一曰撮口,二曰噤风,三曰锁肚。虽曰不同,皆脐风也。”
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八十九。小儿齁喘而痰邪壅盛者,多因痰邪内伏,复感风寒之邪,壅滞于肺所致。症见胸满气促,痰多食少。无表寒者,宜豁痰降气,用枳实汤;兼表寒者宜解表化饮,用小青龙汤。
藏医学术流派之一。指以强巴·南杰札桑为主,包括米尼玛·图瓦顿旦等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所创立的学术派别。特点是:擅长使用温热药,对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。对艾灸、放血、穿刺穴位有独特的认识,并擅长药物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六淫门》卷十七。即硝石矾石散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何偁条。
见仁斋直指小儿方条。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谓目睑不待人之开合,而自牵拽振跳也。”即胞轮振跳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马鞭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即痧证。又称痧胀、痧秽。《通俗伤寒论·伤寒兼痧》:“日间触闻臭秽,夜间露宿贪凉,其大要也,夏秋最多。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,或湿热郁遏于经隧;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,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,皆能气胀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