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证治要诀条。
证名。指眼胞浮肿。目窠,下眼胞。即目下肿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水始起也,目窠上微肿,如新卧起之状。”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称为“目窠上微拥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水肿候》:“脾病则不能制水,故水气独归于
病证名。多因小儿胎中感受热毒,蕴于脾胃,熏蒸于上焦所致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五:“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。”治法刮去舌上白膜,以白矾少许擦之。内服三黄汤加减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二。色赤而长带尖,有寒热。治同疔疮。
【介绍】:见王暐条。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。如乌头反半夏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清·郑寿全撰于1874年。全书论述内科杂症、伤寒、时病及妇科、儿科、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。郑氏以医论为主(不载方剂),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,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见《增订伪药条辨》。为菊花药材之一种,详菊花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蚕退纸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