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介绍】:见董奉条。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即肾脏。与外肾(男子外生殖器)相对而言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唇口蠕动。唇为脾之华,脾虚则唇口蠕动。治宜补脾健胃。用七味白术散。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即刺三甲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尾骨伤。见尾闾骨伤条。
见《谷梁传》哀公十三年:“吴、狄夷之国,祝发文身。”是在身体上刺字、刺花的古代习俗。
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眼内络阻所致。《审视瑶函》:“谓视物却非本色也。因物着形,与瞻视有色,空中气色之症不同。”患者不能正确明辨某些颜色,甚者全无辨色能力,只能分辨物体明暗程
见三因极-病证方论条。
经外奇穴之简称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