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干咳嗽

干咳嗽

病症名。又名干嗽干咳。指咳嗽无痰或少痰者。《赤水玄珠·干咳嗽》:“干咳嗽者,无痰出而款咳连声者是也。此本于气涩。涩之微者,咳十数声方有痰出,涩之甚者,虽咳十数声,亦无痰出。”多因火郁伤燥或脏腑亏损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干咳嗽者,以肺中津液不足,枯涸而然。此明系内伤亏损,肺肾不交,气不生精,精不化气,所以干涩如此。但其有火无火,亦当辨治。若脏平无火者,止因肺虚故,必先补气,自能生精,宜五福饮之类主之;若脏气微寒者,非辛不润,故必先补阳自可生阴,宜理阴煎,或六君子汤之类主之;若兼内热有火者,须保真阴,故必先壮水,自能制火,宜一阴煎,或加减一阴煎,兼贝母丸之类主之。若以此证而但知消痰开郁,将见气愈耗,水愈亏,未免为涸辙之鲋矣。”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其脾肺亏损,致咳嗽喘促,畏寒呕泻,及脉见细弱,症见虚寒,咳久不已者,切勿清嗽,但补元气,嗽自止。六味回阳饮,或理中汤劫劳散八味地黄丸。”参见干咳,干嗽,咳嗽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廉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LI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上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3寸处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桡神经深支;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。主治头痛,目眩,肠

  • 易大艮

    【介绍】:明末医生。字思兰。临川(今江西抚州)人。撰有《医案》一卷(1644年)。

  • 补注洗冤录集证

    法医学著作。5卷。宋·宋慈撰,清·王又槐增辑,阮其新补注。本书是《洗冤集录》增补注释本的一种,也是流行较广的一种传本。参见洗冤集录条。

  • 王朝弼

    【生卒】:十三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学者,兼通医术。字良叔。吉州庐陵(今江西吉安)人。常收集秘方,撰有《金匮歌》一书。

  • 上官翼

    【介绍】:唐代人。撰有《养生经》一卷,已佚。

  • 坏病

    病名。指伤寒病重证。可因治疗失当引起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太阳病三日,已发汗,若吐,若下,若温针,仍不解者,此为坏病。桂枝不中与之也。观其脉证,知犯何逆,随证治之。”《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篇》

  • 医贯砭

    医论著作。清·徐大椿撰于1764年。本书是对赵献可《医贯》一书所作的书评,采用引录或节录原文,逐段加批的形式,对该书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、治则,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。作者指出当时医界中存在的拘泥于

  • 热的意思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炅则气泄。”《类经》十五卷注:“炅,居永切,热也。”

  • 大豆荚

    见《文山中草药》。为大麻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叶天士

    【介绍】:见叶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