脉象。脉来如风吹叶散,无根之脉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脉至如散叶,是肝气予虚也,木叶落而死。”
耳聋的一种。《医学入门·耳》:“耳聋有痰火。”多因膏粱胃热上升,两耳蝉鸣,热郁甚则气闭而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耳病源流》:“以聋之为病,多由痰火郁络,非磁石镇坠,乌桂椒辛,菖蒲辛散以通利老痰,则郁火何由
除具有心气虚的证候外,还有面色苍白,形寒肢冷,心区憋闷,舌尖凉感。治宜益气温阳,用养心汤加减。严重者出现心阳虚脱时,可兼见大汗淋漓,四肢厥冷,口唇青紫,呼吸微弱,甚则神昏,脉微细欲绝。治宜回阳救急,用
解剖部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鼻柱。详该条。
妇科专著。清·凌德(嘉天)纂辑于1892年。全书分调经、虚劳、胎产、临产、杂证及产后六门。凌氏论述胎产经带诸疾重视养气血、扶脾胃,条分缕析、纲目分明。现存《三三医书》本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》。位于腋窝中线,渊腋穴直上约1寸陷中。主治胁下支满,腰痛引腹,筋挛,阴气上缩等。斜刺0.3~0.5寸。
病名。出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六。即狐臭。详该条。
又名疏表。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,故名。针对病证的寒热,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。
方书名。12卷(一作4卷)。明·胡撰。约刊于1410年。作者于宦游20余年中,广泛收集各地民间单方验方编成此书。书中分为诸风、诸寒、诸暑、诸湿等145类病证,共396方,并附有服药忌例22条及兽医单方
行气法之一。指针刺时配合患者呼吸来控制针感传导的方法。《金针赋》:“病在上,吸而退之;病在下,呼而进之。”是指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上方,宜在病人吸气时提针,使气上行;病位在所取穴位的下方,宜在病人呼气时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