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红枣根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河北药材》。为地榆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神农本草经条。
①指外感初期的轻症发热。②指阴寒盛于内,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。
证名。指口腔内泛现白色糜点,形如苔藓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火气内发,上为口糜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唇舌源流》:“脏腑积热则口糜,口糜者,口疮糜烂也,宜局方凉膈散;心热亦口糜口疮多赤,宜花粉末掺之
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即冬青子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继宣。虞山(今江苏常熟)人。长于喉痧证,著有《疫痧草》(1801年)一书。
《血证论》卷八方。甘草、附子各二钱,桂枝、茯苓、人参各三钱,干姜一钱。水煎服。治吐血阳虚者。
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蜈蚣萍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州植物志》。为伤寒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名。代号DU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督脉、足太阳之会。位于背部第一、二胸椎棘突之间。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一肋间动脉后支。主治发热,疟疾,头痛,项背强痛;以及癫痫,精神分裂症等。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