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盾叶薯蓣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汪琥条。
【介绍】:见周魁条。
病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六:“恶疰者,是恶毒之气也,人体虚者受之。毒气入于经络,遂流移心腹,其状往来击痛,痛不一处,故名恶疰也。”可用牛黄散、恶疰腹痛方等。参见尸疰、风疰等条。
炼丹术语。指道家炼丹方法中的循环变化。参见九还丹和九转金丹条。
见六译馆医学丛书条。
【介绍】:元代医生。永嘉(今浙江温州)人。世代为医,精通医术。擅长治疗传染病。
病证名。指小儿因乳食所伤而致腹痛啼哭。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:“因儿饮乳,乳壅不散,伤动脾胃,脾胃气弱,不能消化,滞乳停留,与正气交击,故成阵作痛而啼也。”治宜消乳导滞。用保和丸加木香、厚朴。或以熟艾
证名。又名鼻窒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肺气虚则鼻塞不利。”由风寒所致者,症见鼻塞,呼吸不利,发热恶寒,头痛身疼,脉浮紧。宜宣肺散寒,用参苏饮加辛荑。肺热复感风邪所致者,则鼻阻不通,时流浊涕,发热咳嗽,脉浮
足底。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:“跖跛寒,风湿之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