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尤乘

尤乘

【介绍】:

①清初医家。字生洲。江苏吴县人。受业于名医李中梓,曾遍访名家求教,得针灸等传授,并曾任职于太医院三年,后归里与同学蒋仲芳施济针药,求治者甚多。撰有《食治秘方》(1665年)、《勿药须知》(1667年)、《喉科秘书》(1667年),辑有《脏腑性鉴》、《经络全书》,并增辑李中梓之《诊家正眼》、《本草通元》、《病机沙篆》、《寿世青编》(1667年),另订有贾所学之《药品辨义》等书。②清代喉科名家。江苏无锡人,著有《尤氏喉科秘书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茶癖

    病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积聚痞块》。指嗜茶太过,积久所致的癖病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八:“好茶成癖,积在左胁。”症见饮食减少,面黄,乏力,腹痛等。治用磨积丸、星术丸等方。或用石膏、黄芩、升麻为末,砂糖水调服。参

  • 清中驱疟饮

    《医学准绳六要·治法汇》卷三方。半夏、橘红、黄芩、槟榔、草果、山楂、青皮、厚朴、苍术。加姜、枣,水煎服。治疟疾初起,先寒后热,胸膈饱闷,或寒战后大渴。

  • 客忤痉

    病证名。小儿痉病之一。小儿神怯气弱,受惊吓所致的痉证。症见发热,或有汗,或无汗,面时青时赤,梦中呓语,手足蠕动。宜复脉汤去参、桂、姜、麦,加丹参、丹皮、犀角,补心之体,以配心之用(清·吴鞠通《解儿难》

  • 毛达可

    【介绍】:见毛世洪条。

  • 两外肾冷

    证名。外肾,即睾丸。见《兰室秘藏·阴痿阴汗门》。又称两丸冷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两外肾冷,两髀枢阴汗,前阴痿弱,阴囊湿痒臊气,宜柴胡胜湿汤。”参见两丸冷条。

  • 引痰法

    ①神奇外治法之一。用生白矾一两研末,用醋溶化,入面粉取其胶粘,和作小饼,贴两足心,纱布包之一宿,治小儿痰嗽,上气喘急,喉中有拽锯之声音。②小儿推拿方法。《幼幼集成》卷三:“凡小儿痰嗽,上气喘急,有升无

  • 阳盛则外热

    人体感受外邪之后,卫外的阳气盛于表层,与邪相争,引起发热症状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上焦不通利,则皮肤致密,腠理闭塞,玄府不通,卫气不得泄越,故外热。”

  • 锁膈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婴童百问》。慢惊风口生疮,不能乳食者为锁膈。小儿患慢惊风后,吐泻不止,因津液消烁,致脾虚肝旺,口内生疮。治宜平肝补脾,予服独参汤,或四君子汤;并以南星末敷足心。

  • 瓜瓣

    见《金匮要略》。为冬瓜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外踝尖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足外踝之高点上。主治淋病,脚气,牙痛,白虎历节风痛,小腿外侧肌群痉挛等。点刺出血。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