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六。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,见该条。
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足厥阴肝经。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夜关门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卷二。即气疝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外科灸法论粹新书》1卷,佚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三间,见该条。
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包括产后心包络痛、产后真心痛。多因素有宿寒,产后体虚,寒搏于血,血凝不行,上冲心之络脉;或气血大虚,寒搏于血,血与寒凝,伤及心经所致。血与寒凝,伤于心之络脉者,亦称心包络痛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著《医鉴后传》1卷。
十二经标本之一。《灵枢·卫气》:“足厥阴之本,在行间上五寸所;标在背腧也。”行间上五寸所,指中封穴,标在肝俞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二册方。栝蒌实、枳实(麸炒,去瓤)、桔梗、半夏各等分。为细末,姜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食后淡姜汤送下。治胸膈痞痛彻背,胁胀喘急妨闷。若痰因火动者,加黄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