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肠气

小肠气

疝之俗称,出《奇效良方》卷四十七。详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悬雍

    ①即悬雍垂。详该条。②形容浮取更大,稍按则小的脉象。《素问·大奇论》:“脉至如悬雍,悬雍者,浮揣切之益大。”

  • 虚则实之

    见虚则补之条。

  • 安谷

    指病人能正常进食,不发生格拒呕吐现象,和疾病的预后有一定联系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安谷者过期,不安谷者不及期。”

  • 胃反

    病名。①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四。指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。《金匮要略·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》:“以发其汗,令阳微,膈气虚,脉乃数,数为客热,不能消谷,胃中虚冷故也。脉弦者虚也。胃气无余,朝食暮吐,变为胃反。

  • 肾主耳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肾开窍于耳,耳为肾之官,肾气足则听觉聪敏,肾气衰则耳鸣、耳聋。《灵枢·脉度》:“肾气通于耳,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耳通于脑,脑为髓海,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,肾虚则失于濡养

  • 清火止咳汤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枳壳、杏仁、黄芩、石膏、栀子、栝蒌霜、桔梗、桑白皮、知母、贝母、前胡、甘草、生姜。水煎服。治新咳由火热而致者。

  • 千层纸

    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木蝴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类书活人总括

    书名。简称《活人总括》。7卷。宋·杨士瀛撰。本书以总括《伤寒论》、《伤寒类证活人书》二书的内容为主,参附杨氏学术见解编成。卷1为活人证治赋;卷2伤寒总括;卷3伤寒证治;卷4~6分述发热、恶风、四逆、头

  • 三十三号巽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三香丸,见该条。

  • 胃气痛

    病名。见《春脚集》卷二。指胃脘气机失调所致胃脘部疼痛。《经验奇方》卷下:“胃气痛,此症甚者,每晨吐清水,或连头痛。制香附二钱,良姜一钱五分,砂仁末八分。如病重常吐清水,加吴茱萸二钱。右药水煎热服。”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