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医学提举司,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,官阶从八品。
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指小儿小便初下色黄赤,落地良久凝如白膏者(《幼幼集成》)。多因乳食伤脾,脾不散精,湿热内蕴,清浊相干,下注膀胱所致;亦有因肺脾气虚而产生的。脾伤湿蕴者,治宜健脾分利,用胃苓丸;
经络俞穴。出《素问·气穴论》。指五脏的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五输穴,共二十五穴,左右合计为五十穴。
即虚阳上浮。详该条。
出《尔雅》。为夹蛇龟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参见景景医话条。
【介绍】:见章迪条。
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石见穿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涌泉,见该条。
配穴法之一。指上部和下部穴位配合应用。如牙痛取上肢的合谷,下肢的内庭;胃痛取上肢的内关,下肢的足三里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