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十一个经验效穴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,并编有歌诀,曰:“三里内庭穴,曲池合谷彻,委中配承山,下至昆仑绝,环跳与阳陵,通里与列缺。合担用法担,合截用法截。”后《针灸大全》增:“太冲”一穴,作《马丹
麻疹专著。又名《疹科枢要》。明·武之望撰。刊于1617年。此书以《保赤全书》为蓝本,参考诸家有关论述,并结合作者个人经验编纂而成。全书分医论、治方两部分,医论又分为总论、发热、见形、出疹等门类,叙述麻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鸡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因脾胃蓄痰,风火扰动而起。其唇或如口袋收撮,不能饮食。喉内风痰壅塞,或经一年发。治者用马齿苋汁洗唇……服防风通圣散,”或刺少商出血。若毒入心包,胸脘胀满,呼吸迫促,下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内伤眩晕》。又称醉头风。有虚痰眩晕、实痰眩晕、湿痰眩晕、停饮眩晕、风痰眩晕、痰火眩晕之不同。详各条。
①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位于口吻两旁赤白肉际。主治癫狂,面瘫,三叉神经痛等。沿皮刺0.3~0.5寸。②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即口吻疮、肥疮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急惊风的四种症候,出《古今医鉴》。即惊、风、痰、热。惊,指昏詀惊叫,恐惧不安;风,指牙关紧闭,口角牵引,窜视搐搦,项背反张;痰,指痰涎壅盛,满口痰沫,或痰鸣如锯;热,指高热詀妄,唇颊焮红,二便秘涩,烦
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夹竹桃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外肾,即睾丸。见《兰室秘藏·阴痿阴汗门》。又称两丸冷。《证治准绳》:“两外肾冷,两髀枢阴汗,前阴痿弱,阴囊湿痒臊气,宜柴胡胜湿汤。”参见两丸冷条。
病证名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乃神珠(即黑睛)被头风痰火所蒸,色死而实,绝似煮熟田螺,其凸与平陷亦如之,故名。”与旋螺突起类同,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