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关元,见该条。
古病名。指脐下有硬结肿块的一种疝病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:“腹中脐下有积聚,名曰胕疝也。”《医宗必读》卷八:“疝,足阳明筋病,内有脓血,即巢氏之胕疝,子和之血疝也。宜用桃仁、玄胡索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术、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·呃逆论》。指脏腑不调及情志失常、伤食等引起的呃逆症。因中气不足所致者,宜六君子汤。因胃气损伤,食滞中焦者,宜枳术汤、苍朴二陈汤。因膏粱积热,胃火上冲者,宜栀连平胃散。因胃寒饮冷、
证名。见《素问·热论》。指心烦而胸中闷满。多由邪热内盛,或痰瘀阻滞,或留饮、瘀血内停所致。可见于多种病证,如伤寒、肺痹、癫狂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多因寒邪侵袭肝肾二经而致。症为阴囊肿痛,连及少腹,甚或睾丸上缩,待痛止还纳原位的病证。宜内服乌梅散。
六经皮部之一,属少阳的皮部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少阳之阳,名曰枢持,上下同法,视其部中有浮络者,皆少阳之络也。”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,而浮络之外的皮肤,即为少阳之皮部。张景岳
①指四肢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于气,为肿,四维相代,阳气乃竭”。②指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四方,又称四隅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水不及,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,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。”③指四季中各
指针刺时,针体进入组织较深的程度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脉实者,深刺之”。又:“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,阴也,深刺之。”一般在肌肉丰厚处的穴位,或病变部位较深,属于寒、实证候,或体质较为强壮及感应迟钝者可施行
出《金匮要略·脏腑经络先后病证。指六种虚损重症。①指气极、血极、筋极、肌极、骨极、精极六种病症。(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)②指气极、脉极、筋极、肉极、骨极、精极六种病症。(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③
【生卒】:1549~1613【介绍】:明代著名医家。字宇泰,号损庵,自号念西居士。金坛(今江苏金坛)人。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,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降职,后来称病还乡,罢官后,在家乡研究医学,并为人治病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