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阴伏暑

猜你喜欢

  • 穿心冷瘘

    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三。为井疽破溃所形成的瘘。详井疽条。

  • 双肉蛾

    病名。即乳蛾左右两侧峙发者。见《冯氏锦囊秘录》卷六。见乳蛾条。

  • 己椒苈黄丸

    见《金匮要略》。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,见该条。

  • 产后口渴

    病证名。见竹林寺轮应禅师《女科秘旨》。多因产后失血,多汗耗伤津液或阴虚火旺,火燥液涸所致。症见咽干口渴。治宜生津止渴。方用生脉散加花粉,石斛,知母。若因火燥液涸,消渴饮水不止,治宜滋阴降火,生津止渴,

  • 蜜煎方

    见《伤寒论》。即蜜煎导,见该条。

  • 足心

    足底中心。其中心点为涌泉穴部位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肾足少阴之脉,起于小趾之下,邪走足心……。”

  • 本草正义

    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清·张德裕撰。刊于1828年。本书以药性分类,计甘温、甘凉、发散、气品、血品、苦凉、苦温、苦寒、辛热、毒攻、固涩、杂列共12类,361种药物。叙述简要,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
  • 王焘

    【生卒】:约670~755【介绍】:唐代医学家。郿(今陕西郿县)人。出身世家,喜爱医学。在弘文馆(国家图书馆)任职二十多年内,有条件博览群书,采集诸家医方。后被贬至房陵,仍继续整理医学文献,编成《外台

  • 土瓜根

    见《金匮要略》。为王瓜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阴胜则阳病

    出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。阴指阴寒,阳指阳气。阴寒偏胜则阳气不振,导致脏腑的阳气衰微,便出现各种阳气不足的病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