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天行赤眼

天行赤眼

病名。又名天行赤热症、天行暴赤朱炎猛旭,俗称红眼病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天行赤眼者,谓天地流行毒气,能传染于人,一人害眼,传于一家。”系风热毒邪,时行疠气所致。本病暴发眼睑白睛红赤浮肿,痛痒交作,怕热羞明眵泪粘稠,甚至流淡红血泪黑睛生翳等。传染性强,能造成广泛流行。相当于今之急性传染性结膜炎。治法内治宜清热散邪,解毒凉血。可选用驱风散热饮子龙胆泻肝汤加减;外治:用蒲公英煎水薰洗,滴10%千里光眼液。因本病传染性强,应注意预防。对患者使用的手巾,面巾及接触过的器具要隔离消毒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辛夷荆芥散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面部门》卷二十三方。辛夷一钱,荆芥、黄芩、天南星、半夏曲、神曲、白芷、苍术各八分。为粗末,水煎服。治风热郁滞,肺气不清,鼻生瘜肉,及鼻流浊涕,或稠涕若脓血,腥臭难闻,或流黄水,长湿无干

  • 嗽声不出

    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。指小儿咳嗽,声不出者。多由邪热侵肺,津液受伤所致。治宜甘润生津,兼以利肺。用杏仁煎或紫菀散。

  • 断基

    出《素问·骨空论》。齿龈的根部。

  • 苦胆草

    见《广东中药》Ⅱ.(生草药部分)。为鲫鱼胆草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夏云集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祥宇,又字英白。河南新息人。长于儿科推拿,撰有《保赤推拿法》(又名《推拿精要保赤必备》(1885年刊行),后有许敬舆(公岩)等之增释本,称《增图考释推拿法》(1933年刊行)。

  • 风涎

    六涎之一,指因风气蒸动痰涎,填塞胸中,以致闷倒无知者。治宜顺其风气,使胸中之痰涎随气而下,则痰涎自顺。

  • 井泉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生集》卷三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实证自汗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外因感冒风邪发热,以致浸浸汗出的证候。临床可伴有间常昏睡的症状。当救表解肌,用百解散;或间投五苓散。

  • 肺脏中风

    古病名。亦称肺中风。泛指风邪入中于肺发生的症候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肺脏中风诸方》:“肺主于气。气为卫,卫为阳。阳气行于表,荣华于皮肤。若卫气虚少,风邪相搏,则胸满短气,冒闷汗出,嘘吸颤掉,语声嘶塞,身体

  • 揩摩

    推拿手法。揩擦揉摩穴位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